您现在的位置: 布里奇顿  > 布里奇顿政治 > 正文 > 正文

金融服务是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以及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1 12:35:24
引言

年3月起,法兰西银行(即法国央行)的组织架构图中出现了一个有些奇怪的职位,蒂埃里·贝杜安成为法国央行新任(也是首位)CDO(首席数字官)。他的任务和目标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他不认为古老的银行机构有足够的获胜之法。

法国央行在数字化方面的创新举措——引入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与初创公司合作等——首先使其自身更加高效,从而降低了自身以及与之往来的银行的成本。同时,也要选择一种新的行业逻辑——实验、测试新科技对金融业的影响,并最终向商业银行展示一条全新的道路:能够让现有参与者不被颠覆(特别是重新得到增长)的商业模式如今已被创造出来。

最后,央行的创举也传达了一种认识:金融服务是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以及在国际竞争中排名的要素。积极支持具有创造力的新参与者出现,敦促现有的银行,(可能)就是在打造未来在国际上领先的法国银行业。虽然还未实现,但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也是一个征兆:银行遭到两面夹击,一面是更加灵活、更加契合市场需求的“小”的但是增长迅速的参与者,另一面是财力雄厚、野心勃勃的科技巨头。银行不能再无动于衷了。银行明白这一点了吗?

GAFA、电信运营商、金融科技这些“蛮族”已经兵临银行的城下。它们资金充足,出于战略性的目的,非常愿意拓展业务、提供金融服务,而且足够灵敏,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快速开疆拓土,对银行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好消息是银行并不是第一次面临可能瓦解其模式的潜在威胁。到目前为止,银行一直应对自如。网上银行:一记哑炮所谓的“网上”银行,在20—21世纪之交出现在法国,构成了首个严重威胁警告。继INGDirect(于年成立)之后,Boursorama(创立于年,但直到年才成为“真正”的银行)、Fortuneo(创立于年,于年推出网上银行)、BforBank(年)和Hellobank!(年)这些%的网络机构逐渐侵占传统银行的地盘。

通常还得到银行的祝福:它们或是传统银行的分支,或被传统银行收购[如Boursorama被法国兴业银行收购,Fortuneo被法国Arkea互助信贷银行(收购]。它们的共同点是进入市场已超过15年,但最终只占据了极小的市场份额,年占比为8.3%。只有INGDirect和Boursorama两大领军者的客户数量突破了万。虽然收购率较为喜人,但这只展现了故事的一部分。CultureBanque金融网站的数据显示,只有Fortuneo一家是有盈利的。其他网上银行由于高昂的收购费用都是负债,或者和INGDirect一样利润为0。所以,无网点的模式是否可行仍有待证明。所有银行都想有自己的新型银行。

这些银行因为“年少轻狂”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使人们误以为只要“将和客户的交互完全复制到网上(然后再到手机上)”,就会拥有一张现代化的专利证书。它们忘记了,互联网或者手机根本不是简单的分销渠道,它们深刻改变了最终客户对服务商(这里具体就是金融服务商)的期待:更快,更开放,更个性化。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次银行革命的参与者开始登台,它们被称为新型银行。在法国以及笼统意义上的西方,各大银行都想立足于这个市场。BPCE银行集团率先宣战,于年7月收购了德国数字银行Fidor。

法国巴黎银行紧随其后,于年4月将Compte-Nickel收入麾下,并吸纳了其(当时的)54万名客户。法国邮政银行也奋起反击,于年7月收购了众筹领域的领军者KissKissBankBank,使之成为打造未来数字银行的第一块基石。之后,年11月,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揭开了提供低价服务的新型银行EKO的面纱。法国Arkea互助信贷银行也多次收购或参股金融科技企业,将在一段时间后成为完整的银行。西班牙的BBVA银行购买了英国Atom和美国Simple的股权。协同合作还没有成为必然这场基于利害关系的“联姻”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我们最多能指出将这些年轻企业纳入体系化大银行的过程中的困难。收购了初创企业Compte-Nickel之后,法国巴黎银行(至少在目前)让它几乎完全自主地发展。法国推出Fidor之后,BPCE银行集团最终决定第一步只提供账户信息汇总服务(帮助用户统一管理在不同银行开设的各种账户),以及支付开通服务。简单地说,Fidor(至少在最初)是一种补充服务,虽然是移动化的、社群化的,但不是大家所期待的那种数字新型银行。

传统银行非常看重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它们更加灵活,更符合客户的期待,有望助力银行新一轮增长,两者就像连通器一样(传统银行“失去”的客户流向了这些新的参与者)。但同时,这些金融科技公司也会成为新观念的实验室,只有在这里经过检验的新观念才会应用于母公司。而这往往是问题所在,新型银行凭借全新的科技架构能实现的,传统银行恐怕很难去实践。移动支付:电信巨头设下的陷阱在科技选择上缺少战略眼光好像是次要的,或者只是CTO一人职权范围内的事。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因为这些决策恰恰需要整个领导班子的参与。

而且从中期来看,决策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下面,以移动支付为例来具体说明(这是银行、电信运营商、大型科技公司的地位争夺战中最为激烈的战场之一)。银行曾经还可以和电信运营商就一种规范和成熟技术达成一致(即智能卡),但在移动支付领域,银行只能被电信运营商牵着鼻子走。例如,ApplePay是一种基于NFC的移动支付功能,已与20余家法国机构展开合作。苹果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显然更大(那里的金融服务更加多元),已与多家机构展开合作。通过运用一种可靠的技术,苹果公司已经吃到了最想吃的那块蛋糕——交易中最精华的部分。

银行当然还在这一领域拥有掌控权,但毕竟已经放弃了一小部分阵地。那些用着不太先进的智能手机(甚至是一点也不“智能”的手机)的消费者,则对另一种移动支付方式更熟悉: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应用该技术后,消费者可通过编辑短信,比如##,发送至运营商(如Orange),从而一步步完成消费。SMS(短消息业务)通过交互式会话完成支付是活跃于发展中国家的电信运营商的绝妙发明。由于不受监管,这项服务的价格随总量增加。

这正好遂了需要现金的运营商的心意:年6月,在喀麦隆,一次USSD服务的价格转眼间飙升了%,当我们知道当地最主要的运营商叫Orange,而且在当地的品牌名称为OrangeMoney时,我们就更能明白当地的竞争对手会多么眼红了……我们不是在煽动银行放弃发展移动服务,这将违背历史潮流,并且不符合客户的愿望。也没有什么能强制银行接受智能手机生产商或运营商提供的最新科技。如果银行没有让通信巨头抢先制定标准化规则,移动手机将是银行的未来。这有可能吗?有。前提是彻底地重新审视其模式,并且要从某些已经成功发展了移动支付的领军者,特别是在非洲的领军者那里汲取灵感。

汽车战胜马车,电话战胜电报,尼龙纤维战胜蕾丝。通常,只需一个更经济、更实用、更快捷的科技创新就能引发整个行业的变革,无论是好是坏。等待银行的是巨大的科技变革,因为银行的科技根基所遭受的并不是来自一个或者两个方面的挑战,而是来自四个方面的挑战:云计算、实时化、移动化和开放架构。未来的银行需要将这四个方面整合,而且其影响不仅仅停留在科技层面,还会对银行提供的服务和银行的收入来源带来彻底性的颠覆。

数字银行将基于云计算我们首先从云计算或分布式计算讲起,这绝非偶然。传统银行IT系统的最大短板实际上是过于僵化、过于复杂,而且优化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已经看到,其原因由来已久。为保证系统的互操作性,并同时具备极高的安全性,银行的IT系统长期停留在共同的科技基础之上,而这种科技在IT系统设计之初就已经足够古老、久经考验。这是一种IT领域的“世界语”,比所有组成日常银行的一切都要古老。诸如使用银行卡支付或者从取款机取钱这些平常的操作,都是在系统设计完成之后才纳入其中的。它们的实现已经是一份不菲的功绩。

结语

当时的IT服务怎么可能预测到通过法国早期移动网络Minitel、互联网,以及后来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进行远程的账户查询服务会出现呢?还有网上支付(特别是通过3D安全协议)、移动支付、网上心愿储蓄,以及所有在过去10~20年出现的各种服务。显然不可能。但是,它们做到了。年时有一种现象已经显而易见,不断优化并层出不穷的新支付方式和查询渠道糅合在一起,IT系统服务在日益艰难的情况下还能屹立不倒已是一大奇迹。升级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加重了传统银行创新的负担,而且深刻影响了所提供服务的商业模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buliqiduna.com/blqdzz/13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布里奇顿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